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关于我们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雨花石网 >> 新闻中心 >> 新闻中心 >> 新闻公告 >> 正文
南阳汉画像石中音乐艺术的美学特征
作者:藏石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12-20 12:38:46
  艺术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汉代画像石刻作为雕塑艺术品,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两汉时期真实的社会生活。两汉时期的南阳作为“帝乡”、“陪都”,经济繁荣、社 会进步。由于地主贵族阶级的好尚,使厚葬和迷信得以流行,大力兴造墓室成为他们地位显赫的标志。因此汉画像石的内容成了很好的反映汉代社会“史书”。也正 是因为他们的好尚,促使乐舞艺术的长足发展和繁荣,从出土汉画像石得知,南阳汉画像题材繁多,内容丰富大致可以分为七类:生产、生活、历史故事、远古神 话、吉礼祥瑞、天文星象、装饰图案等,其中有包含相当一部分表现生活内容的乐舞内容。这足以证明乐舞艺术在当时的繁荣和发展。本文正是从音乐图像学的角 度,从汉代画像石入手,试谈了中国音乐艺术的美学特征。

一、受礼政限制成为礼乐

在社会大变革的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在各派思想家的争鸣中,儒家的乐舞思想脱颖而出。由于受当时历史和阶级的局 限,甚至出现了一些错误和违背历史潮流的观点,比如在对民间乐舞和“先王之乐”的看法上。当然也同时出现了不少精辟的论点,比如在提高艺术修养和音乐艺术 本质上的看法等等。然而,对两汉和后世影响最大的是音乐和政治的关系。
强调礼、乐在政治中的重要作用,并将礼乐与刑政并列。认为充分发挥了礼、乐、刑、政的作用,国家就能到到很好的治理。在《乐记·乐本》篇记载:
礼节民心,乐和民生,政以行之,刑以防止。礼乐刑政,四达而不悖,则王道备矣。
儒家还认为乐与政是相通的,观其乐就知其政。政治、社会风气、音乐三者之间存在着联系。如《乐记·乐本》又载:
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衰,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是故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
崇尚、流行什么样子的音乐艺术,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反映出但是的政治和社会风气。故此,国家治理的好坏,不但可以从流行的音乐格调上反映出来,还可以从乐舞的规模上反映出来。安定富足音乐艺术的人数就会很多,反之,就很稀少。《乐记·乐施》又载:
故天子之为乐也,以赏诸侯之有德盛而教尊,五谷熟时,然后赏之以乐。故其治民劳者,其舞行缀远;其治民逸者,其舞行缀短。故观其舞知其德,闻其谥而知其行也。

二、情态兼容淡和

百戏是中国本土成长起来的一种综合艺术。集杂技、幻术、武术、滑稽表演、演唱、舞蹈等多种俗乐艺术表演形式。也许因为有许多不同的表演艺术形 式和丰富的节目。所以称“百戏”。音乐演奏是百戏的演出的重要内容,有口歌和器乐的单独表演。并且为适应鼓吹、相合歌等俗乐形式的需要,吹管乐和古琴弦乐 器发展引人注目。南阳汉画像石中出现的乐器大概有:建鼓、排箫、笳、鼗鼓、竽、埙、铙、琴瑟、琵琶等。这种多种表演技艺的综合,生动活泼,生命力极强,在 我国的民间表演项目中仍然存在。从南阳汉代乐舞画像石看,其场面、情态多为贵族厅堂内的女乐表演,这类的表演风格特点俏丽、柔婉、敏捷、舒畅、飘逸如飞、 眉目传情。在张衡的《南都赋》中这样描写:
白鹤飞兮茧曳绪。脩袖缭绕而满庭,罗袜蹑蹀而容与。翩绵绵其若绝,眩将坠而复举。翘遥迁延,蹩 蹁跹。结九秋之增伤,怨西荆之折盘。弹筝吹笙,更为新声。寡妇悲吟,鹍鸡哀鸣。坐者凄欷,荡魂伤精。
其表演是长袖袅袅,妙不可言。虽说有时候节奏技巧激励昂扬,但总的来说是轻柔、明朗见长。很少低迷颓废的哀伤(至于寡妇悲吟,鹍鸡哀鸣。坐者 凄欷,荡魂伤精。是歌舞者自己的绝望与离别之情),这一方面体现整个汉代时期兴盛向上的时代气息外,还表现贵族皇室,文人志士的审美要求和欣赏趣味。
在有关百戏内容的像石中,也有一部分表现的气势昂扬,雄健有力的图像,其风格有点像我国的武术、戏曲动
作,如“骑马蹲裆式”“ 弓箭步”等舞姿形象,在南阳汉画像石里面这样的内容屡见不鲜。这可以理解为我国乐舞 “武舞” 文化的历史传统。这些健朗明快,蒸蒸日上的乐舞形象是两汉时的时代风貌特征;这种柔婉飘逸与雄健昂扬风格的兼容淡和,也是乐舞艺术的审美特征体现。

三、真情实感乐自心出

儒家主张“思无邪”、“发乎情”、“止乎礼义”,规定情的表现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温柔敦厚。不允许情感的自由抒发,以及以下乱上 的不满之情,不平之鸣的郑卫之音。其实质是以理(礼)抑情,而不是强调情感的表现,更跟谈不上与真善美的统一。从南阳汉画像石的音乐艺术的表演形式看,不 但注重技艺的表现,还注重情感的刻画。强调表现内心情感,只有从内心发出的音乐形式,才能感人。成书于西汉的《淮南鸿烈·诠言》载:
故不得已而歌者,不事为悲;不得已而舞者,不衿为丽。歌、舞而不事为悲、丽者,皆无有根心者。
不情愿歌唱的人,其歌声不能打动人;不情愿舞蹈的人,其舞蹈也不会美丽,歌舞之所以不能打动人,是因为不是发自内心的。《淮南鸿烈·本经》载:
凡人之性,心和欲得则乐。乐斯动,动则蹈,蹈斯荡,荡斯歌,歌斯舞。
……故钟、鼓、管、箫、干、戚、羽、旄,所以饰喜也。
人的天性是心中和顺,欲望得到满足,产生快乐。心生快乐,就要动起来舞蹈,舞起来就让人内心荡漾,就会歌唱,歌唱起来就会舞蹈。因此用钟鼓之 乐器,羽旄之舞蹈道具,都可以用来表示愉快,装饰自己内心的喜悦。强调音乐艺术和舞蹈艺术是表现人的内心感情的,只有从内心出发,才能是乐舞更家感人。
另外,汉代社会注重雅乐,甚至抑制郑声,但是在民间为了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出现了许多民间情歌、情舞,其绝大部分内容表现真挚的爱情。即使 贵族阶级的筵享乐舞,也不能更好的给人们带来愉悦,他们往往在席间即兴起舞或“以舞相属”,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如:苏武在武帝时出使匈奴,被扣十 九年,历尽千辛万险仍不屈服,终于在始元六年才被放回朝。在回来时,汉将李陵为苏武送别。李陵唱到:“经万里兮度沙幕,为君将兮奋匈奴。路穷绝兮矢人催, 士众灭兮名已聩。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李陵内心的悲痛在与苏武诀别时得以表达。

四、独与天地精神来

我们倘若根据汉画像石的音乐艺术形象重新恢复汉代舞蹈的原貌,由于其姿态之间缺乏链接,不能知其原貌,但不是不可能。然而我们不是简单的把静 止的姿态相加就等于完成了恢复。我们可以从我国的民间舞蹈和武术里面寻找动作的连接规律,才有可能是汉代乐舞的面貌得以恢复。我想,万变不离其宗,这个 “宗”是指中国的风格,中国的精神。中国的“道”与“法”。《老子》有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南阳的乐 舞像石,美在动静之间,有着一种“阴阳之和”。即使静止的造型,也是神采的飞动,形止而劲不停。他们之中包蕴着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易、高下相倾, 相辅相成的对立统一关系,贯穿着“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美学法则。
在中国哲学中,人自身的价值和力量得到了充分的肯定。道家崇尚自然的思想虽然否定了人在自然面前的主观能动作用,但这种思想不是贬低自然,而 是赞美自然。同时要求人与自然的合一,人向自然的复归。也不是否定了人的价值,是为了要使人进入一种遨游天地的绝对自由的境界。表现一种对整个宇宙丰富多 样的美的渴望和向往。傅毅在《舞赋》中《七盘舞》歌词这样写道:
……摅予意以弘观兮,绎精灵之所束。弛紧急之弦张兮,慢末事之骩曲。舒恢炱之广度兮,阔细体之苛缛。嘉《关雎》之不淫兮,哀《蟋蟀》之局促。启泰贞之否隔兮,超遗物而度俗。扬激徵,骋清角,赞舞操,奏均曲。形态和,神意协,从容得,志不劫。
……于是蹑节鼓陈,舒意自广。游心无垠,远思长想。
……修仪操以显志兮,独驰思乎杳冥。
……在山峨峨,在水汤汤,与志迁化,容不虚生。明诗表指,喟息激昂。
这是同时期傅毅写的《舞赋》是这样描写的,激扬清徵调(古音乐调名,有待考证),清角(七声新音阶与清商音阶第四音级的阶名)乐飞骋,舞蹈让 人赞美,演奏的均(yun,在古代音乐宫调系统中,与 “宫”同为表示调高关系的名词)使人形态和,神意协,从容不自得,心志不迫。从歌词来看,似是文人所作,包含道家思想。如“启泰贞之否隔兮,超遗物而度 俗”。泰真作为太真,即太极真气。能够通达于太极真气,才能超然于物外。歌中宣扬和要解脱心灵的束缚,宏观四方,要“游心无垠,远思长想,独驰思乎杳冥” 之中,这与庄子的“乘物以游心”达到“独与天地精神来”,逍遥于物外的思想是一致的。
“与志迁化”与“明诗表指”是作者为我们指出汉代音乐艺术的另一种美学成就。“诗”和“志”属于“义”、“舞”和“容”属于“象”的范畴提出 容以表志,舞以明诗,这是汉代音乐艺术意境美学的重要开拓。容和象是有限的,诗和义是无限的,用有限的容表无限的义,是南阳汉画像石的又一显著特征,也符 合中国艺术的基本美学准则和特色。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雨花石网”的所有作品,均网站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雨花石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雨花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邮箱:admin@yuhuastone.org.cn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栏目导航
      雨花石鉴赏  

    《梅花三弄》雨花石图片展之十四

    贾步的元宵节特别问候

    美石子的元宵节问候

    礼赞《仙鹤含芝》— 夏应芊藏石
    友情链接:
    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
    版权所有:中国雨花石网 Copyright © 2015-2015 yuhuastone.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15059816号
    技术支持:南京苏导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快递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