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雨花论坛 > 大家评石 >

俞莹:诗颂奇石称放翁

时间:2017-04-16 13:57来源:《石界》 作者: 俞莹 点击:

 

清明假日,读到好友在微信上发表的陆游七律诗《幽思》书法。这还是第一次读到这首诗,也是有关南宋赏石文化的很好史料:

云际茅茨一两间,春来幽事日相关。

临窗静试下岩砚,欹枕卧看灵壁山。

红练带飞俱意得,锦熏笼暖尚香悭。

今朝社过添惆怅,高栋巢空燕未还。

俞莹:诗颂奇石称放翁

宋高宗赐王安道抄手式端砚(浙江省博物馆藏)

俞莹:诗颂奇石称放翁

常州耦得轩藏灵璧山

诗的颔联“临窗静试下岩砚,欹枕卧看灵壁山”,提到了端砚和灵璧石,也是首次相提并论。所谓下岩,是指端砚的一种名坑,因为位于山底水洞之中,又称水岩,质地润泽,质量最好,欧阳修评说“端溪(砚)以水岩为上品”。如果说,端砚为砚之首,那么,下岩又为端砚之首。米芾《砚史》提到下岩石价格最贵,认为“仁庙以前”(宋仁宗以前)所产端砚,多是下岩石。至于灵璧山,当指山形灵璧石,应该是指供置于案几的石头——多半是指砚山。由此诗可以得知,当时的端砚和灵璧石是诗人书斋中比较得意的收藏。

俞莹:诗颂奇石称放翁

“醉歌·陆游书法展”外景

俞莹:诗颂奇石称放翁

“醉歌·陆游书法展”内景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他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是我国现存诗作最多的诗人。笔者随意查检了一下,陆游七十岁那年所作诗就有260首之多。可见其写作之勤。陆游书法成就也很高,南宋理学大师朱熹评价其书法“当今推为第一流”。2013年12月,正值陆游诞辰888周年,由鲁迅故里·沈园景区、绍兴市陆游研究会主办的“醉歌·陆游书法展”在绍兴博物馆旧馆展出。展品包括海内外馆藏陆游书札、尺牍、榜书、碑刻、摩崖题字拓本等书法墨迹,躬逢其盛,印象深刻。

俞莹:诗颂奇石称放翁

绍兴沈园一景(“诗境”石刻为陆游手迹)

俞莹:诗颂奇石称放翁

陆游“自书诗卷”(辽宁省博物馆藏)

俞莹:诗颂奇石称放翁

陆游“与明远老友书”(故宫藏)

陆游虽然并非是一位突出的藏石家,但是,他留下的一些赏石诗作,却是赏石文化史上不可绕开的——这也足以证明,他是一位爱石家。其中,最为人耳熟能详的,当属七律诗《闲居自述》:

自许山翁懒是真,纷纷外物岂关身。

花如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

净扫明窗凭素几,闲穿密竹岸乌巾。

残年自有青天管,便是无锥也未贫。

这首诗,应该是诗人72岁时写的,人到晚年,百无聊赖,除了古书、狸猫,幸有异花奇石相伴,这些虽然都是身外之物,但却安抚了诗人落寞的心灵。其中的颔联“花如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看似信手拈来,却是神来之笔。这也足以证明诗人爱石之情至深,被后世广为引用。诗人在《寄题李季章侍郎石林堂》诗中曾提到:“崎岖宦路多危机,凛然石友人间稀”,也是一种人生感悟。

陆游一生东西奔波,无论到哪里,都十分留意奇石怪岩。如他在《入蜀记》中,记载在湖北黄州赤壁矶下发现“多奇石,无色错杂,粲然可爱,东坡先生《怪石供》是也。”这些玛瑙石子,当初正是苏东坡被贬黄州时发现的黄州石,曾经献供于禅僧佛印、参寥子作参禅之物,写有前、后《怪石供》。在三峡秭归县黄牛峡附近,他发现“城下多巧石,如灵璧、湖口之类。”湖口石,也就是苏东坡当年在湖口遇到的铭心之石“壶中九华”——一种类似太湖石且多修治加工过的玲珑石。这类长江水冲石,质地稍差,形态奇崛,也有透漏之态,前些年市场上还时有出现。他在嘉州(今四川乐山)任职时,在官舍园中发现有不少被遗弃的奇石,可以做假山,并命名其西斋为小山堂。其诗《嘉阳官舍奇石甚富,散弃无领略者,予始取作假山,因名西斋曰小山堂,为赋短歌》述之甚详。

俞莹:诗颂奇石称放翁

《素园石谱》林虑石图绘

陆游在《寄题李季章侍郎石林堂》诗中曾经提到:“林虑灵壁名宇宙,震泽舂陵稍居后。” 在另一首诗《吾家旧藏奇石甚富,今无复存者,独道石一尚置几案间,戏作三绝句》中也提到:“林虑灵壁俱尤物,散落人间不复还。”可见,当时林虑、灵壁石声望之高。灵璧石大家耳熟能详,林虑石如今已经知之甚少了。其实,林虑石在当时杜绾的《云林石谱》(《云林石谱》排列石种,灵璧石第一,青州石第二,林虑石第三,太湖石第四),以及明代林有麟的《素园石谱》中都有记载,其产地在今天河南安阳的林州山中,其质坚润,扣之有声,千岩万壑,颇多嵌空,洞穴宛转相通,大者二三尺,小者拳头大,可以在洞中燃香。林虑石在宋徽宗崇宁年间才有发掘,曾作为贡品入宫,所以声名鹊起。

俞莹:诗颂奇石称放翁

《素园石谱》融州石、道州石图绘

至于陆游旧藏“尚置几案间”的道石,虽然在《云林石谱》不见记载,但在当时赵希鹄著文房鉴赏名作《洞天清禄集》中有所记载,在“怪石辨”中,作者提到了灵璧石、英石、道石、融石、川石、桂川石、邵石、太湖石等不到十个石种。“道州石亦起峰可爱,但石粗又枯燥之甚,且不任冲撞。”道石又名道州石,产于今天湖南永州道县、宁远一带,呈青、灰青、灰黑等色泽,间有白脉;其质稍脆,外表多坳坎,石形峰峦嵯岩,可作砚山。明代《素园石谱》和当今《中国石谱·中国观赏石资源分布》也有收录。诗人笔下的道石,“身隐幽窗笔砚间”,“舂陵小岫伴身闲”,“此峰聊当卧游图”,应该是一方不错的景观石。其中提到的舂陵石,应该是指今天湖南衡阳的耒阳石,《云林石谱》有记载,《中国石谱·中国观赏石资源分布》也有介绍。舂陵是一条流经此地的河流,石头因产于其流域故得名。

陆游诗中除了提到灵璧石、林虑石、震泽石(太湖石)、舂陵石等品种之外,在《老学庵笔记》中专门提及英石:“英州石山,自城中入钟山,涉锦溪,至灵泉,乃出石处,有数家专以取石为生。其佳者质温润苍翠,叩之声如金玉,然匠者颇秘之。常时官司所得,色枯槁,声如击朽木,皆下材也。”按照他的认知,英石以质地温润叩之有金玉之声为佳。显然,这是内行话。

俞莹:诗颂奇石称放翁

顺德点石堂藏英石山

陆游虽然收藏谈不上宏富(他有诗《予素不工书,故砚笔墨皆取具而已,作诗自嘲》提到:“偶窥文房谱,虽慕无由获。笔惟可把握,墨取黑非白。砚得石即已,殆可供捣帛”云云),但其鉴赏能力很强。这可能也是家学渊源,比如他的先祖陆佖,官至中大夫,平生好墨成癖,收藏颇丰(事见《老学庵笔记》)。所以,他对于文房器玩一类十分留意。比如,他的《闲居无客所与度日笔砚纸墨而已戏作长句》诗,首次提到了“文房四士”:

水复山重客到稀,文房四士独相依。

黄金那得与齐价,白首自应同告归。

韫玉面凹观墨聚,浣花理腻觉豪飞。

兴阑却欲烧香睡,闲听松声昼掩扉。

俞莹:诗颂奇石称放翁

清·康熙青花瓷吉语款“奇石宝鼎之珍”

俞莹:诗颂奇石称放翁

明·弘治黄地青花栀子花盘

笔墨纸砚之佳者,南唐以来就有文房四宝之誉。不过,陆游首次将之人格化。诗人还常常把其他文房器玩以友相称,如《岁暮》诗云:“燕脂斑出古铜鼎,弹子窝深湖石山。老去柴门谁复过,天教二友伴清闲。”将青铜器和太湖石昵称为“二友”。清代康熙年间,青花民窑精品中常见吉语款“奇石宝鼎之珍”,将奇石与青铜器相提并论,其滥觞也许就源于此。此外,诗人还有将栀子花、石菖蒲称为“二友”者,其《二友》诗云:

剩储名酒待梅开,净扫虚窗候月来。

老子幽居得二友,人间万事信悠哉!

清芬六出水栀子,坚瘦九节石菖蒲。

放翁闭门得二友,千古夷齐今岂无?

俞莹:诗颂奇石称放翁

明代陆治奇石菖蒲图

诗中提到的石菖蒲,在当时颇受文人雅士的喜好,陆游写有多首诗作咏叹菖蒲,最有名的一首,还是与(昆山)石有关,即《菖蒲》诗,大概是八十岁时所作:

雁山菖蒲昆山石,陈叟持来慰幽寂。

寸根蹙密九节瘦,一拳突兀千金直。

清泉碧缶相发挥,高僧野人动颜色。

盆山苍然日在眼,此物一来俱扫迹。

根蟠叶茂看愈好,向来恨不相从早。

所嗟我亦饱风霜,养气无功日衰槁。

当时,以昆石养菖蒲颇为流行,因为石菖蒲喜好在含水的石缝中生长,而昆石的皱褶孔穴,非常适合蓄水和石菖蒲根须的蔓延。此外,昆石还有一个特别的功效:“此山皆火石,火气暖,故栽菖蒲等物于上,最茂。”(明文震亨《长物志》)但昆石产出极少,价值不菲,所以诗人有“一拳突兀千金直”之说。虽然类似适合栽种石菖蒲的奇石还有不少,但无论是功效乃至身价都赶不上昆石,而且,昆石之洁白与蒲草之碧绿对比强烈,十分养眼,所以便成了绝配。这也成为了当时昆石供置的一种主要形式。一直到明清两代,白(昆)石配石菖蒲盆供,仍然非常流行,称之为“附石法”,不少画家还留下了有关画作。

俞莹:诗颂奇石称放翁

菖蒲奇石清供(枕石斋)



(责任编辑:华军)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推荐内容